我國典型的堿土并不多,只在東北、西北、內(nèi)蒙古等半干早地區(qū)有零星分布,主要是堿化土壤。堿土對作物危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壤膠體中代換性鈉離子的含量過高,使土壤膠體極端分散,干時板結,濕時泥濘,而且表土下有堅硬的柱形結構,堅實粘結,嚴重地影響作物根系的發(fā)育和土壤的通氣透水性能。 代換性鈉的大量存在也會影響作物對其它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同時,堿土的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重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等強堿性物質,破壞作物根部的各種酶,影響作物新陳代謝,特別對幼嫩作物的芽和根有很強的腐蝕作用,直接危害作物生長,所以堿地不經(jīng)過改良,很難保苗和種好作物。 堿土中大量的代換性鈉,僅靠灌溉水沖洗,很難排除,而使用石膏改良堿土是主要的化學改良方法。石膏可以使堿土里的碳酸鈉、碳酸氫鈉以及代換性鈉變成中性的硫酸鈉。 硫酸鈉易溶于水,能從土壤中沖洗掉,如果施用石膏結合灌溉排水工作,就可以根治堿害。當然,在這里石膏的作用,不只是消除代換性鈉的堿害,而且鈣還有消除其它離子毒害的作用,因此,也能消除鈉的毒害。
本文網(wǎng)址:http://www.66159e.com/xinwen/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