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溫度對作物生長有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如果土壤中的溫度以及適宜溫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根系的結構以及功能均會隨之發生改變,低溫下的根系將會比常規溫度下生長的溫度來的小一些。每一種作物均有它的一個最適溫度,在這最適的溫度中作物的根系發展的最佳,但是超過這一范圍都會引起作物的根系發生一定的變化,通過使用溫濕度監測儀來進行檢測土壤中的溫濕度變化,了解植物中的溫濕度,通過此來進行調節根系的發展,避免因溫濕度不服而引起植物幼苗的生理機構發生變化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改善和平衡植物根系對養分吸收能力的方式。 經過調查發現,土壤溫度對作物的生長發育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不同的作物對土壤溫度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大多數作物根系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而在吸收養分上,溫度在0—30℃范圍內,隨著溫度的上升,吸收養分的速度加快,吸收的數量也增加。當溫度下降時,植物的呼吸減弱,養分吸收的數量也隨之減少。但是,當溫度超過適宜溫度時,吸收的數量也會減少。一般在40℃以上,養分吸收數量就劇烈減少了。溫度過高使根系老化,也容易引起作物體內酶蛋白的活性下降。同時也妨礙作物的呼吸,細胞膜在高溫下透氣性增加,已被吸收的養分會有流失(外滲)現象。溫度過低,根系的生長和代謝都受到抑制,吸收能力也會下降,自然也會影響對養分吸收產生不利影響。 為什么說土壤溫度會對作物生長造成影響呢?是這樣的土壤溫度影響植物對磷、鉀的吸收要比對氮肥明顯。有資料說明,春天耕層土壤溫度小于10℃時,根系對磷的吸收就比較困難。常是造成小麥弱苗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低溫寒冷地區,對越冬作物增施磷鉀肥很有必要。試驗還表明,低溫會明顯地影響燕麥、四季蘿卜對磷的吸收,而對蔥、黃瓜、蘿卜等的影響就比較小。這說明不同作物對溫度的反應也是不同的。
本文網址:http://www.66159e.com/xinwen/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