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面積的大小是植物產量高低的重要參考指標,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載體,為了提高花生產量在種植的過程中應該注重這些方面的控制和把握,對于不同密度、施肥量或者是播種時期的變化都會引起花生產量的變化。應用葉面積測量儀測定葉片面積的大小,做好以上工作使得花生綠葉進行適合的光合作用。 葉面積指數隨生育進程呈拋物線變化,苗期發展緩慢,開花下針期以后發展加快,到結莢期達到高峰,以后緩慢下降。不同施肥水平間葉面積指數差異明顯,處理植株生長緩慢,發育遲緩,葉面積指數較小的問題,處理由于施肥量較大,雖然田間葉面積指數較大,但由于葉片相互郁閉,不通風,不透光,因而出現功能葉片過早衰落而影響產量。 研究表明,植物密度過大或過小對合理葉面積指數動態發展不利。密度為16.5萬株/hm2時,葉面積指數最高為4.25,未能充分利用光能,群體產量低;當密度為19.5萬株/hm2時,葉面積測量儀測定計算高葉面積指數為5.96,且能保持較長時間,能充分利用光能,通風透光良好,產量高。 密度過大遮蔭嚴重,導致下部葉片過早衰落的結果,對不同的播種期,葉面積測定儀每個時期的測量值具有一定的差距,同時隨著播期的時間的推遲,葉面積指數自然也會跟著降低,但是成熟時隨播期的推遲反而會越來越大,因為成熟時期花生的葉片已經基本上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葉面積會逐漸的減少。
本文網址:http://www.66159e.com/yiqi/620.html